樟树市国字山战国墓葬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
据了解,国字山战国墓葬发现于2013年,该墓葬是清江盆地东周时期的中心性城址——筑卫城的附属性遗存。筑卫城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彭泽村洪光塘西南。
图为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中出土的玉龙凤。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图
自2017年起,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樟树市博物馆组成的国字山考古队对国字山墓葬及周边地区开展系统的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经过近五年的发掘,国字山墓葬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唐锦琼介绍,“考古学文化面貌不清,谱系尚未构建”“‘吴头楚尾’的历史进程不明”“各种文化的消长关系不清”“江西作为南中国枢纽的地位并未得到体现”等是江西两周时期考古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为民众在参观樟树博物馆内的国字山墓葬模型。(资料图) 刘占昆 摄
据介绍,该墓葬虽经早期盗扰,仍出土2600余件(套)器物,材质为金属器、漆木器、陶瓷器和玉石器等,其中漆木器占绝大多数。种类囊括礼器、兵器、乐器、车马器、日常用具等。
唐锦琼称,该墓葬是迄今江西地区考古发掘规模最大的东周时期墓葬。墓室面积达230平方米,用木方量150立方以上,随葬品种类齐全,表明墓主有着很高的身份地位。根据墓葬的总体特征和出土的铭文资料推测墓主可能与越国王室密切相关。
国字山墓葬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彭泽村洪光塘西南,筑卫城城址西侧约300米处的小山顶部。(资料图) 刘占昆 摄
唐锦琼表示,国字山战国墓葬的发掘是近年来江西地区东周时期考古的重大突破,为构建和完善本区域两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谱系提供了关键性资料,也为从考古学角度探索“吴头楚尾”的文化变迁展示了全新视角。
“越国、越文化考古的新突破,为南方地区百越文化研究打开了新局面,也为本区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的探索提供了直接证据。”唐锦琼认为,国字山墓葬的发掘为筑卫城城址的最终定性奠定了坚实基础,对研究作为“吴头楚尾”的江西地区东周时期吴、越、徐、楚关系,政治格局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